即心是佛颂
即心是佛颂。宋代。张伯端。 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从来皆妄物。若知无佛复无心,始是真如法身佛。法身佛,没模样,一颗圆光含万象。无体之体即真体,无相之相即实相。非色非空非不空,不动不静不来往。无异无同无有无,难取难舍难听望。内外圆通到处通,一佛国在一沙中。一粒沙含大千界,一个身心万个同。知之须会无心法,不染不滞为净业。善恶千端无所为,便是南无及迦叶。 
 
						[宋代]:张伯端
	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		 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从来皆妄物。
若知无佛复无心,始是真如法身佛。
法身佛,没模样,
一颗圆光含万象。无体之体即真体,
无相之相即实相。非色非空非不空,
不动不静不来往。无异无同无有无,
难取难舍难听望。内外圆通到处通,
一佛国在一沙中。一粒沙含大千界,
一个身心万个同。知之须会无心法,
不染不滞为净业。善恶千端无所为,
便是南无及迦叶。
  
							
							 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從來皆妄物。
若知無佛複無心,始是真如法身佛。
法身佛,沒模樣,
一顆圓光含萬象。無體之體即真體,
無相之相即實相。非色非空非不空,
不動不靜不來往。無異無同無有無,
難取難舍難聽望。内外圓通到處通,
一佛國在一沙中。一粒沙含大千界,
一個身心萬個同。知之須會無心法,
不染不滞為淨業。善惡千端無所為,
便是南無及迦葉。
 							 
						 
						
													
					 
					
				 
																
				
				
					
					唐代·张伯端的简介
					
					 
				 张伯端(公元983年— 1082年),一说(公元984年—1082年),道教南宗初祖,字平叔,号紫阳、紫阳山人,后改名用成(或用诚)。人称“悟真先生”,传为“紫玄真人”,又尊为“紫阳真人”。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自幼博览群书,学贯古今中外,涉猎诸种方术。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、道光紫贤真人薛式、泥丸翠虚真人陈楠、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“全真道南五祖”(“北五祖”为:东华帝君王玄甫、正阳帝君钟离权、纯阳帝君吕洞宾、纯佑帝君刘海蟾、辅极帝君王重阳)。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,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。 
 ...〔
				
► 张伯端的诗(95篇)				〕 
				 
				
				
					
					
						宋代:
						鲍朝宾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篮舆直上八重峰,千里秋蟾咫尺中。寄语尘寰高会者,清光不与世间同。
  
						  籃輿直上八重峰,千裡秋蟾咫尺中。寄語塵寰高會者,清光不與世間同。
 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:
						刘崧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故人东去维扬日,学士亲题送别诗。一代风流嗟已矣,十年漂泊更何之。
久传大府承簪笔,犹滞沧江理钓丝。寂寞旧游临汝曲,秋风雕鹗起遐思。
 
						  故人東去維揚日,學士親題送别詩。一代風流嗟已矣,十年漂泊更何之。
久傳大府承簪筆,猶滞滄江理釣絲。寂寞舊遊臨汝曲,秋風雕鹗起遐思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明代:
						顾清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仙人乘槎南海去,祖席燕市已分冰。把赠金陵半轮月,为君随处扫炎蒸。
  
						  仙人乘槎南海去,祖席燕市已分冰。把贈金陵半輪月,為君随處掃炎蒸。
 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唐代:
						胡宿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仁人坐高斋,忘机宅真粹。鱼鸟沐馀恩,树石蒙善气。
珍哉岛上禽,托身良得地。
 
						  仁人坐高齋,忘機宅真粹。魚鳥沐馀恩,樹石蒙善氣。
珍哉島上禽,托身良得地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:
						赵文漪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离火由来虚在中。万方多难独从容。金人十二何劳铸,偃武修文仗乃翁。
游六艺,列三公。童颜皓首傲炉峰。岁除弟子南荒到,好献屠苏酒一盅。
 
						  離火由來虛在中。萬方多難獨從容。金人十二何勞鑄,偃武修文仗乃翁。
遊六藝,列三公。童顔皓首傲爐峰。歲除弟子南荒到,好獻屠蘇酒一盅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宋代:
						李廌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早讶年年狂士来,每来亭上独徘徊。
山应又喜添知己,去後山容似   灰。
 
						  早訝年年狂士來,每來亭上獨徘徊。
山應又喜添知己,去後山容似   灰。